高中教師教育隨筆
導讀:教育作為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啟迪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殊活動,必須在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設和發展。以下是邊肖編寫的一篇關于高中教師教育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高中教師教育的現實告訴我如何做好語文教學,尤其是高三語文教學,反思高中教師的工作。我想有條不紊地整理六本書的基本內容和知識點。我想研究一下近幾年高考的考試說明和語文試卷,然后逐一對比分析,從而掌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趨勢,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我要在各種復習訓練題中找章節、找句子,精心挑選、刪減、拼湊出一套習題,然后讓學生做出來批改后,批改后講解,講解后做,一輪又一輪,日復一日.說話口干舌燥,汗流浹背,說話很黑,筋疲力盡,讓老師感到困惑,讓學生感到無助.據說這叫對學生負責!
我不得不這樣做,然而,一種屈辱和羞恥的感覺在我心中滋長,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已經在干擾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實用的方法體系,既能減少訓練次數,又能提高效率,從而將其運用到高三語文教學的實踐中。通過多年的探索,我覺得高三語文教學的靈魂在于“管理”二字。
至于“管理”,不能看文字的意思,也不能簡化為“管理”,更不能天真地認定為“紀律”。教學管理的生命在于“引導”、“指向”,引導學生的精力和時間安排;是學生方法的啟發,是主體欲望的誕生,是學習激情的激活。如何從根本上提高高三學生語文的實戰能力和競技水平?如何讓學生有效學習和復習語文?我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
高三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不平凡的時期。高三的時候,人們認為開展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是正當合理的,以考促學可以實現多重目標:可以檢查水平,看到問題,促進復習,還有……真是一舉兩得。為什么不呢?老師的用心很好,出發點也很好,這似乎無可非議,毋庸置疑。但是這種走入誤區,給師生增加負面措施的做法,既不科學,也不可操作,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也是一種永遠得不到利大于弊的失敗。
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沒有正相關關系,沒有“質”的保證的“量”的疊加并不能導致“質”的飛躍;另外,提高難度并不能穩固知識基礎,因為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語文的教學,與理科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內容、要求、目的、應用方法和知識結構都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認識和鏈接。使用——意味著理解原理、理解經驗、聯系聯想、遷移應用,而在語文學習中,“理解”和“體悟”。由此可見,目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于,老師們錯誤地把教學的重心扔在了頻繁而無休止的考試上,這樣也將是無用功。其次,老師和學生都在努力應付頻繁的考試。因為學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積極準備,收益很差,肯定會缺乏成就感,讓人身心疲憊,讓人悲觀失望。為什么考試不能激發學生的緊迫感?這是很多語文老師無奈的嘆息,恰恰說明了津津樂道、孜孜不倦的應試實踐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我認為教師的教學應該也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求的原則才能取得成功。教學反思《高中教師工作反思》。高三成功的語文教學是讓學生取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個目的,有兩種方法:一是降低考試難度和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這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和條件有因果關系?,F在,是時候思考以下問題并做出選擇了:為什么學生仍然不擅長學習,老師仍然不滿意他們的教學?師生最需要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我們在追求結果的過程中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高考語文整體難度不高,但為什么我們的學生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
我們需要的結果是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是太多、太難、太陌生的訓練才是學生取得優異成績道路上的障礙。學生語文成績差,從膚淺的邏輯推理中得出的結論會簡單而有說服力:學生的“雙基”真的很差;其實語文學習畢竟不盡如人意,這是語文教學模式過時、誤導的必然結果:過多的訓練禁止學生學習、復習、消化吸收、補充鞏固;高難度的訓練消耗了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一種老師失敗,學生學習失敗的錯覺。從長遠來看,它削弱了前進動力,增加了失敗情緒,削弱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降低了教學質量,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正確的做法是盡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效果,適當難度的訓練也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中文測試和培訓中。我們有條件大膽承認學生的學習和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激情和興趣,穩定他們的信心,而且極大地有助于發現、思考和解決現有的問題,并有助于有針對性地開發新的問題
復習。
正確之舉在于盡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三、管理至上,指導為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為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干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獲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采用最多并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講述;②大量訓練;③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系顯而易見。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為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于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征: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我以為,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①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②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于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對性的、具有啟發性的、含有前瞻意義的“指導”;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留出時間,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要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忍痛割愛,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質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戀考試,而是從有效考試中審視教與學的成敗,得失,改觀與不足——讓講述轉化為指導,讓考試有利于質量的提高。語文教師要明確且要踐行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的理念,要創設使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情境,就必須還學生以時間和空間,這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先決條件。只有給學生以時間,讓他們有條件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行知識的鋪墊,為有效訓練作出有針對性的準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他們才有可能自主選擇,學習可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才有思考的空間,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是這樣,學生將不再是被動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識的奴隸;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霸主”,學生的“暴君”。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的難度適中而又合乎“大綱”“考綱”要求的考查訓練,因還學生以時空而降低了頻率,避免了“地毯式轟炸”的漫無目的,也因學生有了學習主動權而能提升教與學的實績,學生才能從有效學習中收獲無限的快樂,而對考查與訓練中暴露出的問題才會萌動解決的欲望——于是高三語文教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要提高高三語文教學質量,就要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績,實現提高。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則應在管理和指導上大做文章,大顯身手,教師的作用并不主要體現在知識講述和組織考查上。高三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①學生情緒的控制與誘導;②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點撥;③幫助學生構筑能力體系;④幫助學生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⑤對學生當前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估并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教師職責的根本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有效的學習和復習,把學生由“學習”變為“求知”,以此實現語文成績的顯現。在這樣的任務定位的條件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出擊者,教師則是學生的導游員和服務員。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