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寫作教學隨筆
漢語是語言、文學和文化的簡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口語更隨意直白,書面語注重準確性和語法;下面是邊肖介紹的一篇關于語文教學的文章。歡迎閱讀。
語文教學隨筆(一):教好一堂課容易,但教好每一堂課難。尤其是對于我這樣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來說,“讓每一節課都精彩”真的是高不可攀,遙不可及。與其看淡海洋,不如擺個好姿態,不要好高騖遠,腳踏實地,45分鐘就要效益。不是要求花樣繁多,整個屋子都是色彩,而是要求真實、輕松、有效,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到東西。
回顧從教以來一年半左右的語文教學,不敢掉以輕心地說“有效”二字。以下是我對如何實現語文課堂有效性的粗淺看法。出了什么問題,希望大家批評指正。首先,我們必須澄清一個概念,什么是“有效”
“有效”是指能夠達到預期目的并產生效果。由此可以推導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意味著在課堂教學體系的組織形式下,語文教學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效果明顯。
簡單來說,教學目標實現了才有效,教學目標沒有實現才無效或低效??梢?,課堂是否有效,在于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如果課堂目標設置脫離學生實際,課堂教學往往會陷入困境,讓學生苦不堪言,讓老師難堪。
第二是如何有效
首先,做好課前準備
要提高正常情況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要下大功夫,即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精心設計教學計劃。
1、鉆研教材,專心與課文對話
語文教材不像小學教材那樣簡單易懂,而且篇幅長,難教。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教材的學習。研究語文課程標準,試圖弄清教材編寫者的編排意圖和教材的結構體系;對于單元教材,要掌握重點和難點;對于每一篇課文,都要潛心學習。只有老師和課本聚精會神地交談,學生才能與課文進行真誠的對話。教師只有全面、深刻地研究教材的感受和體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有基礎。教師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引導學生理解教材。
2.充分解讀學生,尊重群體差異和個體差異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作為一種活的力量,以已有的知識、經驗、思維和靈感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為了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仔細揣摩學生的課堂學習場景,降低復雜性,簡化教學計劃。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潛力,特別要注意學生的知識儲備,善于為學生搭建新舊知識的橋梁。
往往語文老師會更換兩個班,這兩個班的學生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備課時一定要考慮這些因素。比如這個班的學生好動,表現好,而那個班的學生安靜,不喜歡表達,備課的時候在教學方法上要區別對待。另外,設計問題的時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不僅如此,在提問的難度上一定要有必要的梯度,而且在提問時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廣泛參與其中。
3.認真備課,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計劃
教學參考僅供參考,他人的教學設計也是有針對性的,必然導致課堂有效性低下。因此,認真備課,設計教案尤為重要。教學設計要能體現教師獨特的觀點和課堂組織的思路,目標明確,教學可行??傊?,教學計劃應該是自己設計的,為教學服務。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豐富的教學資源唾手可得,其中不乏許多名師對教學設計的專注之作。如果采用“拿來主義”,整節課照本宣科,即使教學設計優秀,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教材和學生的學習也會失去效益。教師不僅要研究課后練習,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出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后,要參考借鑒他人的教學設計,充分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教學計劃中進行深入研究、學會學習,讓即將到來的多邊對話充滿激情和智慧,充滿情感交流和精神交流。
二,把握課堂教學
語文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生什么,從學生那里得到什么,都在課堂上。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享受學習、渴望學習的保障。因此,必須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在課堂上,要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性”,這樣課堂教學才會有高效率。
1.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分享思想、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經驗和想法,豐富教材,尋求新發現,從而達成共識,共同分享和進步,實現教學成長和共同發展。因此,首先要以人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對話本身體現了民主、平等和相互交流的概念。沒有精神自由和主體意識,又如何構成真正的話語互動?因此,要讓微笑成為籠罩課堂的一縷陽光,用幽默為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的春天,用贊賞的目光和親切的話語及時給予學生引導,營造自由、簡單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克服困難中能躍躍欲試、樹立信心。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讓學生享受課堂,與教師進行自由平等的對話,真正敢于在課堂上思考、說話、做事、超越經驗事實。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所謂主導,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老師就像戲劇中的導演,而學生是優秀的演員。導演不需要表演
,更不能成為主角,所以教師要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們盡情的表演,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點撥和引導。所以教師務必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做到眼里始終要有學生,講在需要講之處,撥在就應撥之時。
教師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用心性。語文本身是一門綜合聽、說、讀、寫潛力為一體的基礎學科,所以課堂上教師要使學生愛聽、想說、會讀、能寫。用心引導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活動,在啟而不發時能夠將問題生活化,使語文成為一門解決問題的學科。教師能夠在課堂上講一些笑話、幽默來活躍氣氛。
一次,講到雙關修辭,苦于沒有好的例子。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一句廣告詞“這家管不好了”,讓學生把玩一語雙關的妙處。
又有一次,講病句中的歧義現象,隨即想到一個笑話:護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過去小聲叮囑說:“留意肝!”病人微笑道:“小寶貝?!北竺靼琢耸裁词瞧缌x現象。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能將問題化難為易。上學期在引導學生學習《故宮博物院》時,我想讓一位學生上黑板在補充出我所留白的板書,即從課文中找出故宮博物院從南到北的建筑名稱。良久,沒人敢上來嘗試,應對這樣的局面,我靈機一動說:“會填哪里填哪里,填一處也行?!庇谑菍W生爭先恐后,最終完成效果良好。課堂氣氛由沉悶轉為簡單活躍。
教師要始終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并且能控制課堂的節奏。
3、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應把學生放在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的位置上。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以用心的狀態投入課堂學習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之中,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效率就會很高。所以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務必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千萬不可越俎代庖,使學生喪失主體地位,被動學習。教學上可根據課文的類型,如自讀課文完全能夠不設計任何問題,讓學生自己邊讀邊品味,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在全班交流。這學期學習牛漢的《我的第一本書》就采用了這樣的方法,效果良好。
此外,對課堂上學生的精彩表現要多給予肯定和賞識。教師要制定課堂激勵制度,調動學生的用心性,使學生樂于學習這門功課。
三、重視課后反思
“昨事不忘,今日之師”。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無論是行家里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之余,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延伸。勤于反思,將會對未來的教學帶給參考和借鑒作用。
最后,落實課堂有效性離不開勤學與鉆研,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獲取新知,以應對課堂上學生們生成的新問題。共同加油吧!
語文教學隨筆(2):
新一輪課程改革,讓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于大家對新課程尚處于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特,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透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此刻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到達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個人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的看問題,把什么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務必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用心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務必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必須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于中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三、勤于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用心參與的習慣;八、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務必要求有必須速度,務必規范、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為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范整潔地、有必須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語文教學隨筆(3):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潛力,我把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用心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
二、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用心學習
學生的語文潛力主要是透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個性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讓學生愿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
三、培養用心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潛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好處、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潛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p>
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潛力。
今后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斗!
語文教學隨筆(4):
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資料,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資料,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資料,使學生簡單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用心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用心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構成,從而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潛力
1、要培養學生發現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后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于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那里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2、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于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于社會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蕩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好處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系愈來愈復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狀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斗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情緒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著應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語文教學隨筆(5):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剛踏上教師崗位的我,是要好好學習和探索的,在這一年里,經過學校領導的幾次教育培訓和同年段老師的指導,我懂得了一些經驗,以下是我在七年級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把心貼近每一個學生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生以雄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扎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于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盧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兩位學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烈,文筆優美,閱讀鑒賞及審美潛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兩個學期的每次考試中,他們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數。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于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透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范圍。
3、給差生以上進心
在一個教師的眼中,學校中就應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并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于別人的長處”。七(10)班有個叫陳欽鵬的同學,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設計一些小東西,因此我常常在語文課上穿插一些設計靈感,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贊,還有一位童欲堅同學,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有了一點學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業授給每一個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币虼?,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個性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層導學”的教學理念,先在導讀提綱指引下的學生自主學習。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重點難點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后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補差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在課堂上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閱讀的綜合潛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于差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閱讀等到達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4、分層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所布置的作業也有所不同。讓中等生和優生能有個質的提伸,我增加了課外提升的練習。讓差生對課堂上的基礎知識在做鞏固。
三、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潛力的構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透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個性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讓學生懂得如何學習語文,為以后的語文的學校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此刻,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齊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狀況。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取得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潛力。
1、自主的價值在于學生自主的選取學習資料、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必須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明白自己就應學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個性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
語文教學隨筆(6):
在深入學習和逐步推廣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我們 語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從事語文教學已有多年,雖未有大作問世,但對教育教學形式和改革也算感慨良多了。下面就其談一些拙見。與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勉。
新課程理念無疑是我們此刻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就應遵循的一條法則。一股“綜合性學習”之風便也隨之而起,于是,我們開始引導學生研究歷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環保,,創作美術作品……語文教師成了雜家,變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語文課也變得前所未有的“異彩紛呈”。20世紀80年代,一些名師以“大語文”主張和實踐來自覺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使語文教學界逐漸趨向這樣的共識: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從某種好處上說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一種語文學習,但是反過來做就完全錯誤了。語文學習從言語學習資料上來說從來就是綜合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言語資料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復雜,具體表現為一方面越來越分化,另一方面越來越綜合。有些時候,我們懷疑課堂上、尤其公開課上的語文教師還是不是語文教師,上的還是不是語文課。你看,在課堂上要解決生態保護、物種繁衍;要研究建筑與政治歷史的關系……尤其在仔細研讀“新課標”后,發此刻整個新課標中,關于綜合性學習是耗筆墨最多的,于是才有了凡公開課必以活動課,尤其是綜合活動課為多,唯恐無從體現“新課標”之“新”;于是才有了要求學生規劃一座大城市、畫出一套熊貓郵票的試題;于是才有了利用多媒體技術令人眼花瞭亂的走馬觀花的“熱
鬧”課堂。語文課前所未有的包羅萬象,大有一統天下之勢。那么語文課與其它課的分界到底是什么呢我們覺得不管選文有多豐富,學科間如何滲透,還是要重提“聽說讀寫的訓練”,“字詞句篇的學習”,這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是語文課的靈魂!品酒師與飲酒者的差異就在于一個“品”字,語文課應是對語言文字、人文情感的領悟剖析,這是綜合性學習所代替不了的,效仿的結果只是無功而返。
一部新教材的誕生總是伴隨著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產生的。放眼望去各種新課程培訓班、各種新課程研究論文在肯定新課程標準的同時,對以往的教學觀念、教學傳統幾乎全盤否定。那么傳統的教學觀念就真的一無是處了嗎“語邏修文”曾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面,此刻新課程標準在“評價推薦”部分明確指出“語法知識不作為考試資料”,如果拋開理念好處上的國家教育目的不論,把目光投向現實生活,我們就會發現基礎教育長期以來一向遵守著一個不成文的規則:那就是以考的資料為標準學為考服務。那么此刻“新課標”的推薦在實際教學中意味著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語言學與語文教育》指出:“英語語法逐步的強化,漢語語法逐步淡化,致使不少理工科大學生用英語語法來分析漢語復雜語句,而不能用漢語語法來分析母語?!边@種現象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還將更為嚴重和惡化。目前由于中考不考因而教師也不教語法,學生便無從明白“短語”、“句子成份”、“句子主干”、“復句類型”,這不但不能以語法思維習慣來感受母語,而且使英語語法教學也無法順利地貫通下去。其實一個學生如果不進行專門系統的語法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僅僅靠涵詠品味、整體感悟,那無論是對當前還是未來的學習絕對是不利的。
語感是對語言資料和形式的領悟,語句數量,資料無限而形式有限,所以能夠從形式入手,教給學生語法知識,讓學生透過掌握語法規則、培養語法思維習慣去培養語感。此外,系統的語法知識還能夠指導學生自覺地修正自己的書面用語,減少語病,不僅僅做到詞能達意,更能做到詞能傳神。
新課標的實施和推廣中伴生了一種新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這種理念的理想性固然不錯,游泳池邊教不出游泳健兒,問題是怎樣的課堂才算是還給了學生,自主到什么程度才算“自主”,而且自主學習的結果是教師被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課堂上有一位同學說他最喜歡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因為“那是作者喝醉了酒寫的”。應對這樣的“獨特感悟”,樂耶憂耶怕只能無言也!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在閱讀過程中,只有在閱讀對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驗產生好處建構時,才能構成閱讀者的個人好處,這也正是產生認同和共鳴的基本前提。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一個不懂得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是無法品味出語文學習的樂趣的。但問題是學生此刻所面臨的教材,其生活資料常常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必須的距離。因此幫忙學生建構課文與生活的“橋梁”,使課文資料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聯系,這是讓學生走進課文,感受生活的關鍵所在。這個“橋梁”非語文教師莫屬。
此刻說到“自主性學習”,教師便不敢“多言”,唯恐遵循“陳陳相因”的老路。其實與學生生活相重疊的選文就應放手讓學生自己設疑、自己解答,或者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互助學習,然而對那些與他們的生活有距離的課文還是就應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三顆枸杞豆》這樣描述太陽:“這時,太陽快要西沉。透過林隙,我看見它像一個紅色的車輪,就要滾進西邊的山溝里去了?!睂@個句子的理解如果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來完成,那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把語言放在特定的語境和課文背景中去解讀,務必要教師“扶上馬送一程”。
“新課標”還主張教師的主角定位應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我們認為應緩提“首席”,因為抱著電視,看卡通長大的 學生的生活平臺實在太單調、太狹窄了,如果就讓他們在這樣的平臺上自主學習, 的學制起馬應再延長一至兩年。我認為語文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有賴于學識的儲備、生活的積累、閱歷的增長,它的適宜學齡段起馬要到高中階段。真正有效的教學既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占有別人的知識,也不是學習者瞎子摸象,原地打轉,而是要在教師橋梁作用的引導下建構學習者自己的知識經驗,構成學習者自己的見解和真正好處上的相得益彰。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47秒